山難死亡最大的因素就是「失溫」,人身正常體溫是三十七度,下降三度就有危險,下降五度就會死亡。冬季登山,遇到冷鋒侵襲或寒潮爆發,氣溫遽降;夏季登山遇到颱風襲擊,增強了風寒效應,最容易造成失溫。一旦身體熱量損耗超過及時所能產生的補充熱量,就是失溫。先由輕微的徵兆開始,逐步升高其嚴重性。其症狀初發時身體感到冷颼颼的,這是因為體內失去了正常的禦寒能力,此刻如大意未予防範,再下去會嚴重的使全身顫抖,這在警告體內熱量己透支,也就是正常的禦寒熱量已用盡,開始提用儲存熱量,就像水壼中已無水,還要對嘴抖幾下,藉此抖出壼底最後幾滴水。再嚴重下去就是心跳綬慢,腿部僵硬不聽指揮,頭腦昏昏欲睡,記不清自己的電話號碼,這是因為體內儲存的熱量已秏盡,後繼無源,心臟馬上要停止,腦細胞因缺乏血糖供應要停擺,最後因體內熱量全部枯竭,由休克而死亡。

  有關導到身體失溫的原因很複雜,氣候惡劣是必然因素,有時數種因素聚在一起,或是某一單一項因素嚴重時也能造成失溫,其快慢程度是根據受難者體內儲熱量的多少,及體外喪失熱量的情況而定,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..

1.缺氧 2.缺食 3.缺水 4.缺鹽 5.缺火 6.缺裝備 7.缺乾燥

1.缺氧

在登山活動中,身體勞動量增加,大量消秏體內氧氣。有些人習慣吸食香煙,迫使血管收縮,也會消粍體氧氣;有些人愛喝酒,雖然在寒冷氣候下可獲得暫時溫暖,但因血液循環加快,也會消秏體內氧氣,而且容易引發酒寒症狀。一旦消秏太多,要加倍的氧氣補充,以供所需;但山勢越高空氣越是稀薄,空氣中所含的氧氣也就越少,由於呼吸急喘大量排出二氧化碳,吸進去的氧氣卻太少,於是發生供不應求的現象,造成心臟無力、四肢疲勞、頭腦昏沈、減低抗寒力,以導致失溫。

2.缺食

食物是製造體內熱量的源泉,登山是一種重勞動,由於身體疲勞,熱量消秏過多,必須有充分的熱飲熱食即時補充熱源。任何食物吃進肚子之後,分為兩部份使用:一部分化為正常的熱量,直接供應身體的消秏;另一部分化為肝糖和脂肪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,一旦正常的熱量消秏透支,就必須提用儲備的肝糖和肌肉中脂肪,經轉換變為血糖,由血液送到四肢和頭腦增加熱量。如在寒冷氣候下缺乏食物,會使熱量來源不濟,減低抗寒力導致失溫。

3.缺水

人可三日不食而不會死,但如三日無水就會使人瘋狂,尤其在登山活動中,水對人體的健康比食物重要。夏日的晴天裏,空氣變得乾燥,身體大量出汗,空中紫外線增強,使人口唇乾裂,會從汗腺及呼吸道消秏大批水分;冬日山地遇到下雨降雪或起霧,空氣變得潮溼而寒冷,人的皮膚毛孔閉塞,體內的水分逼向排尿系統,大量排出體外。一旦水分大批流失,未能即時補充,就會影響血液循環,因血液是將氧氣及營養輸送到各器宮中,然後將各器官中的二氧化碳及代謝癈物輸送到肺部及腎臟,再排出體外。水分在人體中占百分之七十,在血中占百分之九十,也就是說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,因而身體嚴重缺水時,會使血液濃度增高,流送遲緩,失去調節功能,導致失溫。

4.缺鹽

我們平日所吃的鹽,經肝臟吸收後,就成了電解質。主要成分是納和氯,最大的功用是在保持細胞與細胞之間正常的滲透壓,使水分維持平衡,隨著血液循環,達到肌肉皮膚的表面,能協助抗寒。登山活動中,身體勞動量增加,大量出汗,鹽分也大量消秏,如未能適量補充就會失去水分平衡。因此身體嚴重缺鹽時,會發生脫水或抽筋症狀,使兩腿發軟,全身虛脫,減低抗寒力,導致失溫。

5.缺火

在寒冷氣候下烤大火,會使身體血管膨脹,能迅速消秏體內氧氣,但是圍烤小火,能驅除寒冷使身體溫暖。登山時常因攜帶的火種潮溼、或缺乏乾燥的燃料,無法生火,不但不能烤乾溼衣防範體外寒冷,而且不能製做熱飲熱食補充體內的熱量,導致失溫。

6.缺裝備

山勢高氣候越冷,例如在平地平均攝氏十四度的氣溫下,去攀登兩千五百公尺的高山,就要攜帶能夠適應零下氣溫的裝備,假如遇到氣候惡劣、強風吹襲,在人身的體感溫度,可能要再下降五、六度。因此良好的裝備是防寒保暖最大的保證,包括衣褲、鞋襪、雨衣、帳蓬等,其中任何一樣短缺,都會影響防寒效果不良,導致失溫。

7.缺乾燥

山地氣候變化甚快,有時上午出太陽,下午就下雨,尤其是在冬季,每到下午通常不是霧,就是下雨降雪。登山者常因粗心大意輕裝攻峰,或因將雨衣打入背包內,在行進中不便取出,或因根本未帶雨衣,一旦身上的衣服被打溼,又未能即時更換乾燥的衣服,身穿溼衣在寒風侵襲下,極短時間就會使人體溫下降。這也是造成失溫危險最大最快的因素。

http://163.24.66.10/load9/orange/GET/scout/sa7.htm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失溫 醫學 登山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rk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