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 willowm4 (說書人柳豫)

大家真的都知道這首詩嗎?在此做個小測驗


單選題: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,請問古時為什麼行人「欲斷魂」?

(A)清明難得連假,出遊踏青卻因下雨敗興,崩潰欲斷魂

(B)清明掃墓祭祖,因天雨加深了思念心情,悲傷欲斷魂

(C)清明懷古憂今,當時政局頹喪朝廷無能,哀痛欲斷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請認真思考作答再翻頁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請認真思考作答再翻頁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請認真思考作答再翻頁)


一般人都會選(B)掃墓祭祖,想得比較多的人可能會猜(C)政局頹喪

然而最接近歷史真相的答案應該是(A)。 真心不騙,請看以下詳解


先不管什麼一例一休,基本上,我們現代人工作大概是週休二日,那麼古人呢?

《漢律》記載:吏員五日一休沐。

漢代官員五日一休,讓你回家洗洗澡、探探親。但接下來唐代規矩又不一樣了。


《古今事物考》:永徽三年以天下無虞,百司務簡,每至旬假許不視事,以寬百僚休沐。

唐朝因為天下太平、工作量變少了……咦不過什麼是旬假?

《問奇類林》載:俗以上浣、中浣、下浣,為上旬、中旬及下旬,蓋本唐制,十日一休沐。

說了半天唐朝就是慣老闆治國嘛!講得好聽,結果從五日一休改成十日一休!


先別急著上街頭抗議,如果在唐朝當公務人員,雖然沒有18趴,十日一休看似血汗,但早
前秦漢沒有什麼節日,僅《漢書》記載夏至、冬至各放五天假,反觀唐朝──


《唐六典》:元正、冬至各給假七日,寒食通清明四日......五月給田假,為兩番,九月
給授衣假,各十五日。


寒食與清明是兩個不同的日子,相傳為介之推抱樹被火燒死,於是有了禁火習俗,雖然這
故事有點唬爛,但不管故事是不是假的,能夠放連假才是真的。

總之上述零零總總的節氣、節日共有47天,田假(農曆五月農忙時放假,如同現代暑假)、
授衣假(換冬衣的寒假)各15天,再加上前面說的例假每月3天,一年放超過110天假!


靠如果穿越回唐朝一定要努力讀書考公職啊!


唐宋時期休假多、俸碌高,即使只是領個五斗米的官年薪都有千萬以上,和印象中刻苦的
古人大不相同,白居易還常常寫詩曬工資呢(無誤),相較之下元明清才是慣老闆治國。


我們讀詩,必須解讀其背景,《清明》一詩寫於晚唐,清明連假自四天、五天、最後改成
了七天,正式成為當時最大的黃金假期。

看歷史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人性古今皆然,唐代的休假總天數接近現代,但分配比例不均,
基本上十天才一休,可見假期珍貴,好不容易盼到了朝思暮想的七天連假──


結果下雨!還不只一天下雨!天天下!崩潰  (╯‵□′)╯ ︵ ┴──┴)


這才是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」的真相。


看似違反常理,但清明本來就不是只有悼念與哀傷的日子。

「清明=掃墓」其實經過了許多演變,唐代的清明時節可是踏青出遊、尋親訪友,甚至是
踢踢足球、蕩蕩鞦韆的好日子,有詩為證:

王維《寒食城東即事》

清溪一道穿桃李,演漾綠蒲涵白芷。溪上人家凡幾家,落花半落東流水。
蹴鞠屢過飛鳥上,鞦韆競出垂楊里。少年分日作遨遊,不用清明兼上巳。

你看,又蹴鞠、又蕩鞦韆,清明時節天氣好的時候多麼快活啊!難怪下雨時讓人崩潰啊!


當然,我們也不該斷章取義,唐代已有墓祀習俗,清明既然是融合祭祖、出遊、尋親友的
節日,那麼「路上行人欲斷魂」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思念與悲傷所致。

但我考究原詩的結果,這種可能性非常低。此詩最早見於《錦繡萬花谷後集》,僅說出自
唐詩,作者不詳,未必是杜牧,原名也不叫清明而叫作《杏花村》。


試問,如果想描寫的是緬懷與悲痛之心,詩名真的會題為酒家杏花村嗎?


最後請看古人分析,《千家詩》收錄此詩曰:此清明遇雨而作也。遊人遇雨,巾履沾濕,
行倦而興敗矣。神魂散亂,思入酒家暫息而未能也。

如果認為我一介說書人口說無憑,《千家詩》是流傳已久的兒童讀物,相當於古代經國立
編譯館認證的小學課本,這個拿來當證據大概夠份量了。


有沒有發現這麼多年來你都讀錯了這首詩呢?


--

感謝推文踴躍、同場加映:

杜甫《清明》
著處繁華矜是日,長沙千人萬人出。渡頭翠柳艷明眉,爭道朱蹄驕齧膝。
此都好游湘西寺,諸將亦自軍中至。馬援征行在眼前,葛強親近同心事。
金鐙下山紅日晚,牙檣捩舵青樓遠。古時喪亂皆可知,人世悲歡暫相遣。
弟侄雖存不得書,干戈未息苦離居。逢迎少壯非吾道,況乃今朝更祓除。


同樣寫清明,這首詩知名度不高,如果懶得看其中壯闊的意境,那就當作預言詩看好了。

明天各大道路車況,大概跟1300年前長沙相同。再次映證人類行為,古今皆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rk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